医养结合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应对策
本文刊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19(4):~ 作者:谢燕,喻秀丽*,霍丹,甘霈,王艳娇,何海燕,邓庆,童立纺,张蓥鑫,杨番,张越,何孟萍单位:重庆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重庆_摘要 医养结合机构是老年人长期集中生活的场所。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特点,从组织领导、员工管理与培训、老年人防控、心理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医养结合机构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 自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市爆发以来,全国确诊及疑似病例数持续增加。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防治、防控措施。 老年人因为年龄大、慢性病多、免疫力低下,是新冠肺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养结合机构以收住慢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为主,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防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庆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对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的防控应对策略进行了制定及探讨。 1组织领导 1.1启动养老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机构内部人员、应急物资、信息上报与发布。成立应急救治专业小组,负责指导疫情的防控、预判和处置。 1.2制定并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的防控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和专业小组共同制定《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的防控应急预案》,实行部分或全封闭式管理,人员、应急及防护物资的统一管理及调配,实行24h应急值守制度,建立疫情上报机制,组建机构内部医护应急人员队伍,及时对外发布“禁止探视、取消探视车”等告示,制定《疑似病例处置与转诊流程》、《请假外出老年人返院流程及隔离观察方案》等相关制度。制定督查制度,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检查各项措施执行情况,落实主管部门防控指导要求。 2员工管理与培训 2.1员工管理全面筛查员工上岗前2周的流行病学史、活动轨迹、身体健康状况。根据国家民政部《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针对不同情况分类处理。(1)停止上岗。医院就诊排查并向当地社区卫生机构或疾控机构报告的情况包括:①有湖北疫区或其他病例报告社区的逗留经历;②出现体表温度升高(腋温、耳廓、额等体表温度≥37.0℃,口温≥37.3℃)、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2)延缓上岗。需居家隔离观察14d的情况包括:①曾与可疑症状者接触,又无有效防护的密切接触者(注意立即登记,同时向民政部门报告);②从外地返回的工作人员;③已经明确排除新冠肺炎者,或经治疗康复出院者。(3)正常上岗。员工需同时符合以下要求:①近15日内无湖北疫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无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或疑似感染者有接触史;③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乏力等感冒症状者[1,2]。 合理调整全体人员工作时间与方式。建议有条件的机构安排员工在养老机构内居住,实行封闭式管理,每14天进行轮岗。每日对进入机构的上岗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员工需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工作鞋、洗手、戴口罩后,方可上岗。员工须每日上报个人情况,包括本人身体健康状况、活动轨迹、出行方式和密切接触者。指导通勤员工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非法运营交通工具,上下班途中必须佩戴口罩,携带消毒纸巾,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避免在外逗留。在居住地出现疑似症状或与疑似感染者接触后,及时上报机构工作领导小组[3]。尽量减少员工外出,外出采购或办事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关怀员工,提倡劳逸结合,保证其营养和休息。指导员工识别恐慌、抑郁、焦虑、耗竭、过度亢奋、失眠等不良情绪和状态,异常情况及时寻求帮助。 2.2员工培训对机构内全体人员进行培训,特别不能遗漏保安、保洁、绿化、餐饮等非一线工作人员。重点加强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主动观察意识及警惕性[4]。培训方式以线上为主,如APP、线上课堂、专题讲座录像、电视录像等,结合线下发放知识手册、张贴宣传页、小型分批次培训等。严禁大型线下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冠肺炎的基础知识、手卫生、口罩配戴、消毒与隔离、病情观察、疫情监测与上报、民政部及卫健委发布的文件法规与培训资料、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心理干预知识等。 3防控措施 3.1一般防控措施3.1.1健康宣教加强对老年人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QQ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gmxfy/5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哈工大人,送你超全的新型肺炎公众防护指
- 下一篇文章: 深圳启动艾滋病药物用于新型肺炎治疗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