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

昼夜温差增大,

流感逐渐进入高发期。

专家提醒,

流感季须提防流感,

以及容易与流感伴随而来的肺炎球菌感染。

年3月,《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刊发《肺炎球菌性疾病预防专家共识(年版)》,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综述,这篇专业文献中有哪些信息与您息息相关,江州区疾控中心专家为您解读。

什么是肺炎球菌性疾病?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急性中耳炎和鼻窦炎等的常见病因。

肺炎球菌性疾病怎样传播?

肺炎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类是其唯一宿主。肺炎链球菌常临时定殖于人类鼻咽部,婴幼儿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在中国<5岁健康或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鼻咽拭子Spn分离率可达20%~40%。肺炎链球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一般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由定植菌导致自体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性随年龄、基础疾病、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婴幼儿和老年人感染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年全球约有万名5岁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名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链球菌也是引起中国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在全球5岁儿童PD病例数中,中国位列第二,占全球总病例数的12%。目前,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抗生素,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肺炎球菌性疾病也由常见病变成了“难缠病”,尤其是对于5岁以下儿童来说,免疫屏障尚未建立,更容易发病,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也更大,甚至成为威胁儿童的致命“杀手”。WHO最新立场文件新增证据特别指出: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高峰是幼龄婴儿。在5岁以下儿童中,75%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和83%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2岁以下儿童,8.7%-52.4%肺炎患者为6月龄以下的婴儿。鉴于肺炎球菌疾病导致的严重疾病负担,肺炎球菌相关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需“极高度”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接种疫苗

01

疫苗种类

目前,肺炎球菌疫苗有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PPV)和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PPV在2岁以下婴幼儿体内难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且不同人对不同血清型应答高低不一,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为PPV23。PCV在婴幼儿免疫后能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且能产生记忆应答。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是PCV13。现有疫苗覆盖了包括我国大多数致病血清型,其中PCV13在80%左右,PPV23在85%以上。

02

接种对象与程序

PCV13:适用于6周龄~15月龄婴幼儿。推荐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2、4、6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加强免疫。基础免疫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4~8周。PPV23:用于2岁以上感染肺炎球菌、患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尤其是以下重点人群但不局限于以下人群:①老年人群;②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慢性肺疾病(包括COPD和肺气肿)或糖尿病的个体;③患酒精中毒、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及脑脊液漏的个体;④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个体(包括SCD和脾切除);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包括HIV感染者、白血病、淋巴瘤、何杰金病、多发性骨髓瘤、一般恶性肿瘤、慢性肾衰或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性化疗(包括皮质激素类)的患者以及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通常应种对象只接种1剂次。对需要复种的,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接种,复种间隔至少为5年。

03

疫苗安全性

PCV13和PPV23疫苗安全性良好,常见反应为接种部位疼痛、接种部位红肿等,常见的全身反应为发热,症状轻微且具有自限性。

04

接种禁忌

①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是接种该疫苗的禁忌证;②中度或重症的急性疾病,无论是否发热,接种疫苗应谨慎。其他禁忌和注意事项可参考相应的疫苗说明书。

非疫苗预防措施

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一般措施。主要有:1.新生儿时期鼓励纯母乳喂养、锌元素的补充等。2.生长发育阶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3.鼓励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4.保证居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5.在家人或周围儿童患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要尽量减少接触,避免交叉感染。6.冬春季疾病流行期避免在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助力青少年祛除白癜风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xrxfy/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