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为6月-14岁。 2.咳嗽突出而持久。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 4.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1:32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肌酶; (4)血清肺炎支原体测定或血清令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 (5)X线胸片; (6)腹部超声、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2.胸片。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即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应不佳的支原体肺炎,包括三方面: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情;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周,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无吸收好转; (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可在炎症反应的极期加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医药汇通 一起分享健康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zjxfy/10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超15万元,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