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人秋季养生
中医--老年人秋季养生 秋季是让人很舒适的季节。但中医认为,秋季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也渐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节。因此,老年人应懂得一些秋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老人秋季养生知识 一、在生活起居和精神情绪方面要与自然界秋收潜藏的气候变化相协调。 中医认为秋天阳气开始敛降,阴气渐转盛旺,这时老人们应早起早卧,适当进行体育活动。由于气候干燥,秋季老人以少洗澡以宜,以免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在精神情绪方面,要安宁平静,如果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动,从而可能引起疾病。深秋时节,气温骤降,老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阳气外泄。衣被要随季节及时增减。 二、饮食方面不要贪凉喜冷,尤其是平素阳虚有寒者更应谨慎。 但也不宜多食过热之物如羊肉、鳝鱼、辣椒、生蒜、酒类等。因为热性食物易使体内阳气大动,而不能潜藏,久而久之,易生阴虚之病。入秋后,大量瓜果上市,这些水果大多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但民间素有“秋瓜坏肚”之说,因此,瓜果虽甜美,却不可多食,否则有损脾胃的阳气。 三、秋季时节饮食调养 大家在秋冬即将来临之际需要注意饮食调养,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百合、芝麻、银耳)和水果,还可以防止身体缺水诱发皮肤干燥瘙痒。 1、秋季少洗澡、多泡脚 秋季不要每天都洗澡,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造成秋季皮肤干燥。秋季养生大家应多泡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预防疾病发生,还可以使身体酸碱平衡、放松肌肉。 2、秋季多喝水 秋季养生大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这样可以预防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所造成的皮肤粗糙、皮肤起皱、皮肤瘙痒的症状。此外,多喝水还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助大家秋季排毒养颜。 3、秋冬来临之际注意保暖 秋冬来临之际,气温会频繁变化。大家应注意这个季节的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由于身体受凉诱发感冒、腰酸背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老人秋季养生要点 1.规律饮食,养胃生津 老年人大多五脏功能逐渐转弱,肠胃较为薄弱,如果饮食不注意温热、有节制,饥饱无规律,容易伤胃犯病。因此,秋季时节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少吃多餐的饮食节奏,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饭食。 2.放松身心,乐观愉悦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心理方面的保健,可适当选择看书下棋、品评书画、养花赏鸟等文化活动,以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的目的。 3.增加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云淡风轻,天高气爽,正是室外运动的好时节,老年朋友们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4.提高耐寒能力,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天气渐凉,也不必过于着急添衣,适当的冻一冻自己,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天。俗话说“春捂秋冻”,遵循一下“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5.秋季气候转变的特点,导致人们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秋养,指的是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医药典籍《素问》中曾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开水、饮淡茶、喝豆浆以及牛奶等,还应多吃些红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食物。 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同样也是老年人的养生良方。白天劳动、锻炼一定要注意适度,晚上更不宜晚睡,每天睡眠保证8小时。 6.药物保健,适量为上 7.做好防护,注意减重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是由于人体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地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注意防止运动过度,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梁家镇卫生院 年10月 王霞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gmxfy/3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何绍奇中医诊疗肺炎的心得体会笔记版
- 下一篇文章: 佑三案例老人前列腺癌调理6个月已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