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把最坚硬的鳞都给你!”

逆行者故事系列访谈|第三期

访谈嘉宾|中国医院庞文跃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钟声一同醒来了樱花在温暖的春风中飞扬武汉,我们在等你!

这是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中国创作的一首“战疫防疫”的国际公益歌曲《黎明的编钟声》中的独白。

知道这首歌,却是通过一位抗疫前线的医生。这位医生就是中国医院心内科庞文跃教授。

前两天,相关媒体转载了他的抗疫日记。在日记中,这位年轻医护人员口中的“庞舅”不但会听最新流行的歌曲,还会用带有几分幽默的笔调叙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的工作场景,使原本沉闷的气氛多了几分轻松,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与平时讲台上、手术室里不一样的心血管病专家。

在拜读他的日记后,我们特别连线了庞文跃教授,请他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战疫防疫”的所见所思,并讲述了一些在日记中不便述说的专业话题。

01

迎战伏击,我们精锐尽出

2月15日,武汉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雪,伴随着呼啸的北风,不断飞舞的雪花也让整个城市变得银装素裹。

当日凌晨零点,医院东院区,这个接收近千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主战场,迎来了一支来自东北的劲旅——中国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

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他们正式接管病区,开始迎战肆虐一时的新冠病毒疫情。

整装待发奔赴战场

一路征程,一路温暖,惟愿人间皆安,山河无恙

“在我们接管前,原病区的医护人员已经筋疲力尽了。”

庞文跃教授说,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等于被病毒打了一个伏击,当地医护人员感染率不低,战斗减员非常严重。一位头两天还在和他们交接工作的护士,也被诊断为疑似病例,让刚来的医疗队见证了这场战役的残酷与惊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同行,有义务去武汉。”

医院医疗队由30人组成,其中12位医生,18位护士,医院的主力人员。“其中有一位呼吸科的正教授,一位心内科的正教授,一位肾内科的正教授,还有其他六位副教授,一共是三位正教授,六位副教授,还有三位主治医师。”

庞文跃教授说,医院东院区汇聚了包括“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以及医院医院的精锐力量。

为了打好这一战役,医院也是精锐尽出。

“我们的护理团队是主管护师1名加护师17名。请注意,是护师,不是普通的护士。‘盛京病区’算上加床,共有45个床位,配置这样一个团队进行管理,相信在武汉市、湖北省,甚至在全国都是最豪华、最奢侈的。”

庞文跃教授说,团队的组成人员不仅级别高,而且特别注意专业上合理搭配。

三个正教授代表了三个学科,是此次抢救呼吸重症病人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科室。因为所有的患者,在这三个器官严重受损后都会出现死亡率增加。通过几天的实战,也充分证实了这样一种搭配的合理性。

“武汉,把最坚硬的鳞都给你!”可以说,医院真的做到了。

02

重症治疗,心血管医生有优势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近日在介绍及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时特别指出,和年非典相比,这次的患者心脏受到的攻击非常厉害。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心血管科医生应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这也是庞文跃教授在出征前就在思考的问题。

“呼吸功能受损肯定是最主要的,但只要长期缺氧,对心脏肯定会带来损害,更何况病毒的直接损害也不能完全排除,肯定会损伤心肌。”

庞文跃教授指出,任何一个危重病人到最后阶段,都会出现心脏的问题,或者引发已有的心脏问题,这是加剧死亡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作为心血管医生有义务参加到这场“战疫”中。

此外,对于危重病人而言,除了呼吸功能的支持,还需要循环的支持,例如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等,而这也是心血管医生的优势所在。

庞文跃教授告诉我们,在出发前,就危重症患者的循环支持问题,他特别请教了心血管内科的两位院士,他们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呼吸机或ECMO是否需要联合IABP或IMPELLA。

接管病区后,庞文跃教授就遇到了新冠肺炎引发的心脏重症患者。患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病人呼吸困难非常重,同时出现了心力衰竭的一些表现,如平躺病情加重等。经心脏彩超检查,庞文跃教授证实此前对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判断。在控制液体摄入,增加利尿,并配合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情很快就缓解了。

“以前是80%的氧浓度吸入,现在已经改成鼻导管吸氧,血压非常好,症状也明显缓解。”

庞文跃教授说,多学科联合对一些特殊病人优势非常明显。

因为无论是呼吸科、心脏科,还是肾脏科,都可能会忽视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但三个科在一起相互提醒,就可能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谈到目前心血管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jzxfy/1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