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中的酒制升提
“酒为百药之长”一说,出自《汉书?食货志》,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方面应用的高度评价。酒在医学上的应用,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发明。“醫”字从“酉”(酒),即是由酒能治病演化而来。 酒味甘、辛,性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具有宣行药势,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味的作用。 酒制的目的和作用是多方面的,除“升提”外,酒制还有祛寒、去毒副作用、去腥、助溶等作用。所谓“酒制升提”是指药物酒制后,增加或增强其上行、行散的作用。 中药酒制技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净药材或中药生饮片,加入定量的黄酒(个别药材用白酒)作辅料,经炙制、炖制、蒸制、淬制等方法处理,使其达到临床用药要求的一类炮制技术。中药酒制技术应用范围广泛,临床常用的苦寒清热药、养血活血药、祛风通络药、温补肝肾药等多用酒制法炮制。 代表药物 1.大黄 生大黄苦寒沉降,泻下作用峻烈,酒制后缓其苦寒,泻下作用亦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通过生大黄、酒大黄提取液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以伊文思蓝为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为指示剂,生大黄、酒大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蓝染现象,且酒大黄高剂量组作用明显强于生大黄高剂量组;通过酒制对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影响的实验表明,大黄酒制能明显改变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其中各成分在心与肺组织中的分布增加,验证了酒大黄善于治疗上焦病症的传统中医理论;同样另有研究表明酒大黄可显著降低醋酸灼烧创伤性口腔溃疡大鼠炎症评分(P0.05),对黏膜组织修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说明大黄酒制后增强了对机体上焦病症的治疗作用。 2.黄柏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檗性寒贰臣,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炙则治上,盐炙则治下,蜜炙则治中。”意在黄柏可以通过酒制升提治疗上焦湿热,而盐制可治疗下焦湿热的症状。通过体内组织分布的药动学研究,发现黄柏的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分布在上焦、下焦比例发生了变化:酒制品中的盐酸小檗碱分布在心、肺脏器高于生品,酒制黄柏在上焦脏器的盐酸小檗碱分布增加,说明了黄柏酒制品的升提作用。 3.黄连 酒制黄连借酒力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通过生品或酒制黄连组成的交泰丸镇静催眠活性实验表明,酒制黄连组成的交泰丸在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潜伏期和延长其睡眠时间方面,活性均强于生品黄连组成的交泰丸。 THEEND—小编温馨提示:由于现在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xrxfy/3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感冒时,这八种食物别碰,小心加重病情
- 下一篇文章: 这东西,男人吃了肾强,女人吃了水灵,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