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治老年重症患者方面,医院援鄂医疗
01 在组建援鄂医疗队时,医院采用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医院1月25日晚上8点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通知,要求大年初一晚上,选派20名医务人员,仅3小时之内,就有将近多名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在这个基础上,医院选择医务人员,选的原则是第一批主要以呼吸、危重症、急救医学为主。选派第二批医疗队时,医院根据疫情的变化,因为第一批和第二批差12天去的,在第一批医疗队先去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到了这个疾病的一些特殊性,所以选派医疗队的核心原则是多学科团队,这是从医生的角度讲,救治上是以多学科团队。护理上基本的原则,除了一般的基础医疗护理以外,凸显了医院专科护理的特色,比如呼吸治疗师,比如专门做床旁血滤的,熟悉ECMO的护士等。 除了呼吸、重症以外,医院援鄂医疗队涉及到的科室还有心脏内科,因为相当多的病人,特别是重病人心脏扩大,心脏问题比较多,还有肾内、消化、内分泌、肿瘤内科、风湿免疫的。此外,医院还派去了特色科室的医护人员。其中,派去放射科的副主任,专门去看肺CT的片子,不光是把原来的病人、原来的片子,医院拍的片子,都做了梳理。而且在后面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和其他的大夫一起对随访的片子都逐一进行筛查。有的病人核酸检测是阴性,但是放射科医生看了以后说他的肺部病变还没有完全消失,不建议他出院。在医院治疗的位患者中,除了4位死亡,其他出院的病人核酸检测转阴以后没有复阳的,放射科大夫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是中医科的医生,中医科派了一位主任,他不具体管病人,主要是每天根据病人的情况来给他调理,辅助性进行治疗,加速病人的康复,增加他的免疫力。 02 医院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医院第一批医疗队是1月26日大年初二抵达武汉的,因为当时医疗情形比较紧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病人多、床位少,抵达的同时,医院医院刚刚被列为新医院,当时正在日夜加班,加紧改造病房来收治新冠患者。几乎不到24小时就能改造出一个隔离病房,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所以病房也很难改造出严格的负压病房,所以只能在普通病房的基础上增加三区两通道的改建,包括在走廊上、病房增加一些通风设施。因为当时病人很多,所以每开放一个病区,所有的病人、所有的床位都会收满。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不仅迅速开辟了大约22个病区,还同时接待了全国23个医疗队,包括安排医疗队的住所、班车、医疗工作的衔接、病人的管理等。 当医疗队到达时,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经在前线奋战了接近一个月时间,非常的辛苦,但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非常的饱满,没有一丝退缩和厌战情绪。关于患者的情况,当时的患者非常多,没有住院的患者还是比较恐惧和焦虑的,主要是怕自己的疾病得不到救治,而且在家隔离也担心传染给自己的家人,住院的患者一般来说还是比较能配合治疗的,但当时因为新增的病例很多,出院的病人很少,所以患者对自己病情的愈后还是比较担心,没有很多信心。同时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隔离服,病人自己得的是传染病,所以病人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 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当时心情比较复杂,首先队员处于一种紧张的备战状态,大家团结一心,斗志昂扬,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们顾不上担心和恐惧,只想着尽快熟悉情况,做好准备,与时间赛跑,尽快救治患者。其次,大家还是有些忐忑和担忧的,因为当时对于疾病的整体情况、传播途径还不是很明朗,每日新增的病例的曲线呈指数上升,所以也担心医疗队的防护物资是否充足,同时很多的救治方法还在摸索之中,另外看到一些医护人员感染的报道,当然这些担心随着医疗队员工作时间的延长,经验的增多,各方面措施不断见效,也很快就消除了。 医院援鄂医疗队到达时做的第一件事情主要是进行感控培训和病房改造,对于队员来说,因为来的时候特别仓促,初一晚上接到通知,初二早晨出发,所以其中很多队员都来不及进行感控培训。医院援鄂医疗队同时还参与了一些病房改造,包括各种管理流程、感控流程、收治流程的制定,还有很多仪器设备要进行调试等,医疗队员一直在抓紧准备,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 03 在救治老年重症患者方面,医院援鄂医疗队采用了哪些措施? 抗疫期间医院援鄂医疗队收治的病人平均年龄是在60岁以上,其中收治最大年龄的患者是92岁,是一位男性患者,主要是因为发热、呼吸困难和低氧,因为治疗效果不好,医院转到医院援鄂医疗队负责的病区。老人家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因为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各个器官的功能代偿能力比较有限,危险和意外也比较容易发生,所以愈后相对比较差。针对这个患者,医院援鄂医疗队高度重视,每天上午多学科讨论,他都是重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xrxfy/5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转载赵建平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约占20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