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强调用CT检测新型肺炎这样呼吁的理
2月3日,身处武汉抗疫一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在网络上发出呼吁:建议以CT影像学检查阳性替代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目前临床确诊武汉新冠肺炎的主要依据。 2月5日,国家卫健委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更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把湖北省外与湖北省内患者进行了区分。湖北省内患者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的分类,疑似病例中有CT影像学检查出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即可纳入此组。 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截图 除了修订“临床诊断病例”的标准外,新方案在湖北省的隔离处理上也更加积极。此举的意义是在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加强隔离,以CT影像学阳性的“临床诊断”弥补核酸检测的滞后、假阴性等不足。 CT为什么能弥补核酸检测的不足? 太长不看: 核酸检测结果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出现漏诊。 核酸检测还存在着检测资质要求较高、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 CT的普及性高,操作便捷,对肺炎的灵敏度高。 需要注意的是,共用CT交叉感染风险高,CT识别新冠肺炎容易“错杀”以及CT检查自身的局限性意味着CT筛查新冠状病毒肺炎并非完美无瑕。 确诊新冠肺炎 离不开病原体核酸检测 以核酸检测定性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地位毋庸置疑。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是通过荧光PCR技术(检测原理戳这里),检测患者生物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含量,如果核酸含量超过某个临界值(即阳性结果),则认为该病人被新冠状病毒感染;但是当样本中核酸含量低于某个临界值(即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即荧光PCR法) 因为核酸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受到样本质量、检测时机、技术成熟等条件制约,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出现漏诊。除了假阴性的可能性外,核酸检测还存在着检测资质要求较高、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 为什么核酸检测会有假阴性? 1、样本采集与质量影响检测结果 目前,来源于病人的多种生物样本均可以提取出病毒核酸。包括: 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等。 下呼吸道标本:包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 除此之外,还有血液标本、眼结膜拭子和粪便标本。 用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样本,目前大多为呼吸道标本,毕竟经由眼结膜或粪-口传播的病例还不明确。上呼吸道样本优点是取材容易,尤其是咽、鼻拭子,在目前病患集中、医疗条件紧张的疫区可以方便快捷地展开。但是受到操作手法等影响,如果采集所得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导致病毒拷贝数(病毒量)不够,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 相对而言,下呼吸道样本的质量更好,但临床上一般使用支气管纤维镜进行取材,对疫区的医疗设备、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不能医院。而且,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需要尽快进行检测,4℃冰箱能保存待检测标本24小时,对于没医院也是一种挑战。 图丨Wiki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xrxfy/6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键词看这里濮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四
- 下一篇文章: 最新国内新增确诊病例10例,在这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