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院内筛查及管理流程指南共识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以及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发现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场所,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医院内感染染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本《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 HCV感染建议筛查人群在医院就诊的所有患者,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40岁以上住院患者均应进行抗HCV检测;如下门诊患者: 1.HCV感染高危人群。 图1丙型肝炎危险因素 2.准备接受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各种有创导管及其他有创介入诊疗者;内镜如胃镜、肠镜、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者;血液透析者。 3.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不明原因异常者,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4.对持续存在HCV感染高危风险的人群,如静脉注射毒品、血液透析、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需要定期筛查抗-HCV。 5.对以下人群建议进行HCVRNA检测,自愈或经治疗HCV被清除但有再感染风险的人群,疑似急性HCV感染的窗口期或免疫抑制状态的人群。 HCV感染的检测HCV感染的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前者又包括抗-HCV检测和HCV核心抗原检测。 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意义请参见《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丙型肝炎诊断、会诊和转诊流程(图2)1.首次就诊者 首次就诊科室申请、检验相关科室进行抗-HCV检测,如果抗-HCV阴性,可以基本除外HCV感染。 2.抗-HCV阳性者 一旦抗-HCV阳性,医院信息系统提醒首次就诊科室,建议后者请感染科/肝病相关科室会诊或自行申请HCVRNA检测,如果HCVRNA阴性,建议4周后复查,如果复查HCVRNA仍为阴性,除外HCV现症感染。 3.HCVRNA阳性者 如果HCVRNA为阳性,提醒门诊患者及时到感染科/肝病相关科室就诊以进行抗病毒治疗评估,住院患者及时请感染科/肝病相关科室会诊,适时转诊至感染科/肝病相关科室。 图2丙型肝炎筛查、会诊和转诊流程图 丙型肝炎的治疗流程1.建议由感染科/肝病专科医师进行丙型肝炎的治疗及后续管理。 2.所有HCVRNA阳性的患者,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国内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及其用法见表1。 表1目前国内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DAAs方案及其用法 3.一般成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HCV基因型、是否存在代偿期肝硬化、当地DAAs药物的可及性及医保政策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参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4.特殊人群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流程:根据疑难患者的种类如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移植后复发、乙型肝炎病毒(HBV)/HCV合并感染者、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患者)、血红蛋白病或出血性疾病、青少年和儿童、既往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等,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参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随访、复诊管理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液学、生物化学指标和HCVRNA,以及不良反应等。建议基线、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评估肝、肾功能和HCVRNA等。 对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积极分析原因并寻找抗病毒治疗时机,采取或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目前确实不能治疗,建议用无创诊断法每年复查一次,评价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腹部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每年复查一次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对于抗病毒治疗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如果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应每6个月复查一次腹部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筛查肝细胞癌,并每年复查一次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定期检测的管理1.高危人群 对持续存在HCV感染高危风险人群,如静脉注射毒品者、男男性行为者需要每年筛查抗-HCV。 2.血液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6个月筛查一次抗-HCV和HCVRNA,转换血液透析中心或透析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ALT升高者,应及时筛查抗-HCV和HCVRNA。 以上内容摘自: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J].临床肝胆病杂志,,37(07):-.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丙型肝炎的预防——NASPGHAN意见书?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更新要点一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更新要点汇总!?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这些内容你都清楚吗??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这些内容要清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xrxfy/9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2月12日河北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刚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