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失聪仍考进清华读博,江梦南的故事里,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https://m.39.net/disease/a_x4uvsaw.html 文/星主 来源/星主说教育 央视的《面对面》最新一期内容“江梦南:重获新‘声’”上了热搜。这期内容的女孩江梦南其实在年时就接受过《面对面》的采访,那期内容叫“江梦南:盛开在无声世界”,当时也上过热搜。 (图注:江梦南与父母合照)江梦南的励志人生 江梦南,半岁时肺炎高烧,当医院照顾外公,奶奶无法及时联系上他们,于是带着江梦南四处找乡村赤脚医生打针。持续十来天高烧不退,父母接到电报得知后医院治疗。虽然高烧退了,但是耳毒性药物导致她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左耳损失大于分贝。 尽管当时几乎所有医生都说“孩子以后只能上聋哑学校”,可是江梦南父母不甘心。在江梦南后来的成长中,他们通过教她学习唇语、自学等方式,使她能进入公立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江梦南自身也很争气,在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学会了说当地方言和普通话,并且在求学过程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她以分的成绩考进吉林大学学习,并在本科后直升该校读硕。年,她考进清华大学读博。目前,她已经从博士生毕业,并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在了解了江梦南的故事后,很多人都被她的励志成长经历感动,甚至跑去她的微博留言点赞。我跟大家一样,对江梦南充满了敬佩,可与此同时,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不容忽视的人物——江梦南的父母。他们是更加值得敬佩的对象,而且有很多教育行为值得我们的教育者、父母们学习。 (图注:江梦南在《面对面》中的采访)一、决不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遇挫后就说“我不要再管他了”、“他没救了”,之后他们真的能做到对那个不听管教的孩子冷漠并任其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放弃”教育行为其实是对孩子、对自己、对社会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 江梦南的父母遇到的教育难题显然要比“不听管教的孩子”这个难题大得多。在多位医生劝他们放弃,在身边多位亲朋好友劝他们认命,并提醒他们“你们的情况符合生二胎”时,他们仍然坚持决不放弃孩子,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们始终抱有一个信念——这个孩子,她不比其他孩子差。 台湾省育儿专家蔡颖卿在《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永远的老师》一书中谈到:“如果父母懂得根据学校授课的不足,给予孩子关怀,决不放弃孩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被学校老师放弃,这个孩子也不会真正失去机会和可能性。” 江梦南在刚上学时,学校不愿意接收,在她父母的坚持下,学校才松口让她成为旁听生,不过成绩不计入全班当中,更不计入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考核。 父母的坚持,对她的不放弃,让她拥有了跟其他小孩一样到公立学校上学的机会,也为她后面的顽强成长奠定了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学习的第一点——决不放弃孩子,不放弃,他就会有希望和可能性。 (图注:江梦南演讲分享)二、面对孩子抱怨,不会深陷愧疚。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时,孩子一哭,就会有愧疚感。如果孩子由于天生或者后天因素存在某种生理缺陷,这种愧疚感就会更加泛滥,甚至会让心性不定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过度需求进行妥协和纵容,从而无法保持一份理智去采取相应的教育行为。 江梦南的父母在江梦南的成长中,也面临过这样的难题。比如江梦南在学习和生活中因为听不到而遇到了不少困难,在与同学社交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于是她回家就会哭着问父母:“为什么大家都听得到,只有我听不到。” 江梦南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听不到是既定现实,你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拼尽一切努力去克服这个障碍。” 在爸爸的理智引导下,也让江梦南知道,遇到困难抱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你只能接受现实,然后去积极面对。而这也让她形成了坚韧、顽强的个性。在后来的成长中,她多次勇敢地主动去迎接学业和生活的挑战。比如主动提出初中要去远离家一百多公里的重点初中就读;高考后填报了远离湖南省的吉林大学。 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她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弱势的一方,她希望别人对她提出同等要求,不因为她听不见就降低标准。 她能有这样的自信和魄力,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从小在她抱怨时给予了正确的教育指引,让她认识到了自我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学习的第二点——面对孩子的抱怨,客观看待,立足现实,积极指引认识自我价值,学会自我肯定。 (图注:江梦南与父母)三、能预测孩子要面对的困难,提前引导她做好准备。 有些父母本身就浑浑噩噩度日,他们不认真生活,自然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就匮乏,从而无法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给出有所帮助的指引。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要比其他孩子经历更多的挫折,走更多的弯路的。 江梦南相对幸运的一点是她的父母都是有一定学识的中学教师。他们在江梦南上小学前,知道她会面临更多的学业困境,比如她上课听不见老师的声音,只能依赖眼睛看板书。这种情况要使学习跟得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们会提前教她学科知识。在江梦南不愿学时,会不断告诉她“笨鸟先飞早入林”。 知道她终将要独自面对外面的社会,要独自一人去远方求学。因此,他们从小学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业和生活的规划能力。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其实,父母皆是如此。 江梦南的父母也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经验、眼界和格局来预测孩子即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并提前引导教育她具备相应对抗风雨的能力,这是为人父母的一种负责,更是一种智慧。这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学习的第三点——认真生活和成长,才能具备有价值的东西去启发教育子女,引导他们规避风险,人生少走弯路。 (图注:江梦南做实验)四、狠得下心把孩子推出去,并相信她有能力应对。 很多父母小看了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而这种轻视会导致孩子真的失去这些能力。比如河南省信阳,一对夫妻认为孩子太小,吃不了苦,于是娇生惯养,处处维护,既不教给他独立生活能力,也不给他机会出去闯荡。结果在他们夫妻离世后,孩子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只能变卖家产为生。在家中一贫如洗后,他有一天竟被活活饿死了。 每次想起这个案例,再看一下江梦南父母的做法,都会感慨父母之间的差异之大。 江梦南父母在她3岁时就把她送去幼儿园。尽管他们知道女儿听不见声音,语言学习也滞后,要面对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会有诸多困境要面对,甚至可能被欺负。比如与小朋友的交流障碍,看不懂老师的指挥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等。可是,他们还是坚决把她送去。 原因很简单,父母之爱子,则要为之计深远。孩子作为听力障碍人士,要走普通孩子的人生路线,就要更早去面对现实。因此,尽管内心有很多担忧和不舍,他们仍然狠下心把女儿推出去。 在后来江梦南成长的求学路上,他们一直都保持着这种“狠心”,哪怕有些时候他们自己在半夜躺在床上会心疼孩子而流泪,可是他们还是做出了“把孩子推出去”的选择。 事实上,这种“狠心”的另一面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和支持。美国政治家里根说:“缺乏父母支持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低,也会妨碍他们构建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江梦南能一路读博到成为科研工作者,父母“狠心”背后的信任和支持是她价值感来源的基础,是她人生成就的助力。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学习的第四点——别轻视孩子的任何能力,狠下心推孩子出去,并相信他有能力解决,很多时候这恰恰是他们收获成长的机会。 (图注:江梦南生活照)综上,是我在江梦南励志的人生故事里,看到的她的父母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行为。大家都在称赞江梦南,我觉得站在江梦南背后的伟大的父母,也同样值得拥有大众的掌声。 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探讨。 我是星主,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热衷分享教育轻知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zjxfy/12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汉首批儿童患者治愈出院环球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