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通报两例无症状感染者病毒溯源结果
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通讯员孙镇江 据初步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蛋白发生了32个突变,数量是德尔塔毒株的2倍,其中在病毒与人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受体结合域”的突变达10个,是德尔塔毒株的5倍,具有更强传播力。 图源:无锡观察 此次12月10日和11日,江苏省宜兴市报告确诊的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感染的是哪类新冠病毒? 宜兴确诊患者为德尔塔变异株 12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苏省宜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了解到,该市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外省市本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无锡市疾控中心采样并开展基因测序,江苏省疾控中心对测序结果进行复核,并经中国疾控中心确认,2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均为Delta(德尔塔)变异株,与外省市公布的本土确诊病例病毒基因组均高度同源,为同一传播链。 记者注意到,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称,经过国家卫健委病毒学研究结果确定,近期浙江本土病例(包括宁波)与上海、江苏两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起关联疫情。 日前,经过宁波市疾控中心病例标本三代测序,结果为德尔塔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华沙株。 医院感染科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介绍,德尔塔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年10月在印度发现,目前仍是很多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 专家介绍,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系统科学的研究分析,已揭示了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等特点。 而奥密克戎是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与德尔塔变异毒株相比,目前仍没有完全揭示出其特点和传播规律,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低估其带来的新风险。 核酸检测是发现病毒有效方式 在专家看来,随着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我国现在的核酸检测仍然是发现病毒的有效方式。 图源:无锡观察 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突变位点是在S蛋白基因上,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的靶标是ORF1ab基因和N基因,不在它的突变区域内,因此核酸检测仍然是下一步疫情防控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记者了解到,我国卫健委部门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fydzz/12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家卫健委全国重症患者逐渐增加阳后吃不
- 下一篇文章: 广东广州已有11万余人出舱,专家目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