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如初的声音

文/王耳朵先生来源: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01-

武汉新型肺炎事件,不断有新消息传来。

截至22日,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例。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1+1》连线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他回应了社会关切的问题。

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确认可以人传人,如无必要,近期不要去武汉;有发热请及时就医。

他提醒,外出要带口罩,普通口罩也可以起到阻止飞沫传播的作用。

钟南山院士今年84岁了,17年前,他是抗击非典的功臣。17年后,他再次高龄挂帅出山。

看着他在节目中严肃郑重的回应,你是不是突然就被感动了?

或许,我们都欠他一声谢谢。

但最戳中我的,是钟南山回应里的另一处内容。

他说,由于护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已有十几名医护人员感染这种病毒。

武汉市卫健委发布消息,证实此事。

钟南山的这句话,让人瞬间泪目。

是的,当危险来袭时,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着病人。

他们给予病人最大的希望,却承受着风险,与你看不到的压力。

同样是在前天,一个武汉护士的微博,在朋友圈里疯传。

她被抽调去一线支援。

她28岁了,计划今年五一结婚。

最开始,她有过些许犹豫,但她最后说服了自己,果断接受了任务。

她告诉自己:“我是医务工作者,只能负重前行。”

因为是责任,所以无怨无悔,短短的一句话,让人无限感慨。

电视剧《外科风云》里说:

醒也思医,梦也思医。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我们从未退缩。

他们寻常又不一样,普通却坚强,他们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他们偶尔也曾有过顾虑,但始终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无论如何,他们都要让患者心安。

这就是中国医生。

-02-

有段话,曾经刷爆网络:

如果你病重了,不是所有的亲戚都想你活下来,甚至连你的父母和配偶也不一定。

但医生,一定是最想让患者活下来的那个人。

中国医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会霸占所有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患者,然后再留给自己和亲人。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在抖音火了。

医院的杨医生,在电梯里摔倒了两次,磕断两颗门牙。

之所以摔倒,是因为太累了,他一直在电梯里打哈欠,困得受不了,然后摔倒。

之所以这么困,是因为最近两周,他连续做了多台手术,几乎没有好好休息。

至于日常,杨医生除了周末几乎都在科室,晚上11点回家是常事。

其实,并不仅仅是杨医生。

最近两年,医生做完手术就累到直接睡在地上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医院的门诊看看,就会知道医生有多么累。

一上午的门诊,他们常常要看到中午一点。

如果遇上临时加号的病人,他们到两点还吃不上中饭。

他们穷尽全力去帮助每个病人,却对家人始终愧疚,因为少了陪伴,也少了关怀。

他们并不是一台机器。

但在职业和家庭的较量中,他们通常都选择站在了患者这一边。

-03-

有些医生,在意着你的健康,还承受了那些你永远都不会知道的艰难选择。

去年年底,陕西一位大夫的抉择,击中了无数人。

他医院的骨科主任许向东。

当天下午,许向东正准备给一位老人做手术。

突然,穿着手术服的许向东,从手术室匆忙离开,顺着楼梯走下去。

病人的家属很紧张,以为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但许向东不久就返回,做完手术,告知家属一切顺利,然后离开了。

后来,患者家属才知道。

许向东在上手术台前,突然得知在楼下医治的父亲去世。

他选择在手术前下楼看一眼父亲,然后继续手术。

患者的家属知道真相后,一把握住许向东的手,连声感谢:

老哥,确确实实今天太难为你了,确实感谢。

许向东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圈,却淡淡的说:

这个我们天天见的就是这事,我能接受,没事……

《当呼吸化为空气》里有句话:

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

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和看顾。

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

中国医生意味着什么?

还意味着,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他会替你无声分担。

就算他们的生活突然分崩离析时,他也会给你庇护和看顾。

就算你没有一声谢谢,他也会竭尽自己的专业和能力。

-04-

上午查阅资料,我再次看到了,年牺牲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名单。

28岁的李晓红,医院的主治医师,连续奋战6天,被病毒感染。

临终前,她还申请,如有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先在她身上做试验。

47岁的叶欣,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在医院里,她不知道疲倦的工作,与死神争分夺秒,抢回了一个个病患的生命。

然而,她不幸染病。

即便如此,当医院领导前来探望时,她还在检讨自己,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

53岁的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殉职的医生。

他病情严重,在坚持了两个月后,离开了人世。

如果他们活到今天,一切会是什么样?

他们会是好妻子,好父亲,好女儿。

一切不能假设。他们不是神,但在最危险的那一刻,他们没有丝毫的妥协和放弃。

第二军医大学的医生黄鑫,曾经说过一段话:

医者,衣着白袍于身,行于黑暗之中。

用妙手仙药在生死簿上夺回生命,用仁心巧术在轮回道口救下世人。

正因如此,医者,亦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虽亲见世间冷暖灰暗,但扔秉承莲的亭亭与香远,用“仁”击败黑暗,此便谓之“医”。

何为中国医生?

他还意味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

即便人间有冷暖,现实也并不总是公平,但一旦选定,此生不悔。

-05-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问题很火:

工作这么累,收入不高,换个职业你就能过上光鲜生活,但你为什么还在做医生?

底下的答案很多,但每一条都看得人流泪。

有医生说:

是成就感,毕竟,这个世上,没有任何工作比救活一条命更让人满足。

有医生说:

我常常被生命所打动。

患者强烈的求生欲,和过上正常生活的渴望,总让我想拼尽全力为他们做点什么。

有医生讲起了他当初进入这一行的经历:

20年前,我刚做神经外科医生时,导师就问我:

“除了我们,谁有权利合法的打开一个人的头颅?”

是的,社会赋予了我们这样的权利,所以不敢不如履薄冰,竭尽所有。

最让人唏嘘的是,是另一位医生的答案:

患者无心的一句谢谢,或是真诚的鞠躬,就能给我巨大的能量。

他们让我知道,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并不是一意孤行。

《豪斯医生》里,有句话,说出了医生的本质:

治疗病人,其实不是他们做医生的原因,治疗疾病才是。

这就是中国医生:

他们很普通,很累,并不是这个社会过得最好的人。

但他们是总以你为重的人。

他们会时刻在意你的健康,日常照顾你的情绪。

他们会在黑暗里给你力量,陪你哭陪你笑安慰你。

你的一点回报,他们都会藏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正是这些点滴的温暖,使你远离阴霾,使你重新成为健康且正常的人。

-06-

武汉新型肺炎事件,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

但不必过于担忧。

就在前天晚上,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多一些预防的常识,注意自我的保护,就能少一些意外的伤害。

在钟南山院士谈新型肺炎的网络消息下,有个网友留言说:

看到他,听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奋斗在一线,突然就心安了。

我理解这种感受,但我想提醒的是:

千万别到危急的时候,才想起医护人员的重要,才理解他们的不容易。

亚当?斯密说:

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

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

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也许有个过程。

但你就能做的,是日常对医生这个职业多一些感同身受。

你少一些治病求医时的戾气,医生就能多一些职业的底气;

你少一些对医生的无理抱怨,医生就能多一些认同感。

这个世界,沟通有时候并不困难,需要只是一些将心比心。

谢谢您,钟院士,这么大年龄还要如此奔波。

谢谢您,这次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多保重。

文末点亮“在看”转发朋友圈!

所有好医生,日常都应该被认可,被客观且温柔以待。

天使原应被厚待,人间但求无蹉跎。

-END-

*作者: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jzxfy/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