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上海人,摒勿牢了怎么办先来三个灵魂
来源:新闻晨报 春暖花开,社会生活也在逐步恢复。 宅家已久的一些人可能产生麻痹心理。 如何避免侥幸心理引起的“为所欲为”, 继续安心宅家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谢斌给大家支招—— 首先,建议大家三个角度对自己进行一下灵魂的拷问: 1.上海疫情形势,是靠什么取得今天这样成效的? 2.如果现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做出放飞自我的行为,会是怎样的景象? 3.如果不能“为所欲为”,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让我过得更开心一点? 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我们重新整理好情绪,作出适应性的应对。 第一,要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一种新发的传染病,谨慎、谦卑才是最好的态度。不到最后关头,任何的松懈麻痹都有导致前功尽弃的可能。 第二,不要去挑战人性的弱点。以为“我一个人开心就好,其他人还是会继续自律的”。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会引发风暴。也希望市民朋友相互之间要多提醒、多鼓励。 第三,探索走出惯性的“舒适区”。相信在新冠疫情过后,见面碰拳多起来,用公筷公勺的也会多起来。可以尝试一些“新冠生活新方式”,比如:降低需求、延迟满足,把最大的惊喜放在最后、有意义的独处,和自己进行心灵对话……不仅为今后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甚至还有可能创造一些新的生活场景、新的玩法出来。 总之,疫情时期,提醒大家要牢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麻痹大意切不可;不要扎堆人群,远离人山人海。 请大家再摒一摒, 再忍一忍, 病毒消散之际, 骑马踏花, 看尽山河之绚烂, 所有美好不急于一时。 上海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 1、在小区做志愿者,有时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家里人劝我别去了,我觉得他们都不理解我。 答:感谢您的辛勤付出,您做得很好! 允许负面情绪适度宣泄,不要憋着; 和家人好好交流沟通,相信他们终究会理解和支持您; 您也可以和亲朋好友倾诉,“抱团取暖”很重要; 积极地自我对话(自我暗示),肯定自己的价值; 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从疫情中抽离出来,工作以外的时间在家做些喜欢的事情。 2、疫情防控以来,我和同事一直加班工作,最近突然吃东西没胃口、晕眩头痛、睡不好,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 答:感谢您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付出和努力,辛苦了! 工作负荷过大时,情绪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出现紧张、焦虑和各种身体反应。 建议适当调整工作量,注意休息; 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冥想、正念; 如果仍无改善,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小朋友在家里呆不住,老是吵着要外出,怎么办? 答: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疫情期间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正确的示范。 在我们要求小朋友不出门、少出门时,家长首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第二,认真倾听感受。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积极交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 第三,陪孩子玩一些创造性的、教学类的、活动性的游戏。 比如故事接龙、童话表演、居家小运动等,通过多种方式来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4、我是一名孕妇,每天很慌,应该如何调适? 答:首先要理性接纳。 孕产妇在疫情影响下,更容易感到焦虑,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除产检外,尽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 第三要合理安排生活。 保持规律作息,学习一些孕期知识,做适当的家务和居家运动。 还可查询权威资讯,包括医疗机构的线上咨询,但要避免信息过载。 寻找情感支持也是好方法。 可以跟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人员支持,及时排遣不良情绪。 5、我现在经常睡不着觉,怎么办? 答:要坚持规律作息; 睡前避免浏览疫情信息,避免接触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 认真安排饮食,营养均衡合理; 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例如心理着陆技术、呼吸放松等; 每天做一些居家锻炼,建议达到心率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续20-40分钟为宜,但不要在睡前运动。 6、我们小区有人确诊了,还是我们楼的。好恐慌,怎么办? 答:面对灾难、危机,焦虑、恐慌的情绪是人类的正常反应和求生本能。但“夸大”自己所面临的危机,常会导致一些问题。 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调节: 第一,检查现实问题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并找到应对措施。 周围有人确诊新冠肺炎,是否意味着自己一定会被感染呢?答案是否定的,做好个人的防护很关键。 第二,分散注意力。 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听歌、看书、看剧,都是很好的方式。 第三,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与其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不如先享受当下的生活。 7、老是宅在家,没有任何兴趣,情绪也很低落,怎么办? 答:要通过“三个善用”来改善: 一要善用居家运动,带动情绪。 二要善用想象,增添乐趣。 设想一下,当疫情解除后,你的玩耍计划,并做成攻略。 三要善用正念,提升敏锐度。 可以通过呼吸训练、身体扫描等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觉察当下,平衡理性与感性的信念,减少评判。 8、最近因为出不了门,大人小孩都很烦躁,我也经常失去耐心。我和孩子的争执比平时更多了,怎么办? 答:在无法出门的情况下,父母与子女的物理距离变得很近,心理上的摩擦也会增加。 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一要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跟孩子共同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要善用言语技巧。 尽量描述事实,有可能的话,多给孩子积极的回应,而不是只给予负面评价。 三要多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和体谅。 四要给孩子多留些“独处”的空间,不要整天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9、我是一个老年人,平时习惯每天外出散步,现在家人不让出门,觉得很不习惯。 答:多与家人交流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如读书、练字、做饭、做手工等; 利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zjxfy/12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炎球菌疫苗VAX24获得FDA突破性
- 下一篇文章: 家长们注意了又到手足口病高发期,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