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疫情变化趋势如何,秋冬季是否还会卷土重来?如疫情再来,我们如何才能迅速迎战、迅速胜战?近日,新华网“全球疫情下的中医药新观察”系列访谈连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分析如何“避免仓促打遭遇战,常备不懈打好阻击战”。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新华网:在新冠肺炎病毒从感染到康复的变化规律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

张伯礼:新冠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手触摸间接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数预后良好,老年人、有基础慢性病者感染后病情进展比较快,预后较差。病毒主要损害呼吸、免疫系统,可以造成炎症、凝血、休克、血管损伤、呼吸窘迫等反应。关键病理是感染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在杀死病毒同时,也损伤机体正常功能。

从临床观察看往往在第一周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最强,但临床症状并不突出;第二周是病毒转归的关键,炎性因子风暴是否发生决定病情转归;若被诱发系统性炎症综合征(SIRS)往往导致免疫功能损伤及脏器功能受损,甚至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综合障碍(MODS)等。

从中医认识方面,新冠肺炎属于瘟疫范畴,我们通过对千余例确诊患者证候临床流调、数据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及专家论治认为其主要病性特点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湿毒疫是以湿毒为典型特点的疫病,湿邪为患往往起病隐匿,起始症状温和,转变迅速,多生变证,缠绵难愈。主要证候要素为湿、毒、热、闭、虚,主要侵袭肺与脾两脏,湿毒壅肺为主要病机。湿邪易发生寒化、热化、燥化,一旦合邪,易生变证,临床证治更加复杂,这也是新冠肺炎与温热疫“非典”的差别,它更狡诈,更多变,更让人猜不透。临床也出现了往往发热不高、身热不扬,但乏力明显,咳嗽不重但肺部炎症重,氧合水平低但呼吸困难不明显,病情温和但可能在一天中急转直下,临床症状轻但脏器损伤重。也包括较多无症状感染者、复阳者、健康人群抗体阳性者等不同往常的现象。新冠肺炎和非典的流行规律不同,传染性更强,大概率不会在夏天戛然而止,秋冬或依然有流行危险,这些认识丰富了中医疫病的理论。

湿邪是中医“六淫之首”,湿遇寒就是“寒湿”,湿遇热就是“湿热”,湿遇风就是“风湿”,所以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前)

中西医结合是抗疫重要方案,正为全球抗疫作贡献

新华网:全球医生都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ne.com/fydzz/10738.html